瞄准寒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与安全保障技术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交通学科,以加强学科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精英式”高素质、懂协作专业人才为中心任务。从而形成3~5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方向,打造该领域全球技术创新和孵化中心,主导和主要参与国家及全球在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专项和重大工程实践,为“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当中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使得本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得以快速提升,推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跨入国际一流的前列。
表1 实验室中长期发展目标
建设年限 | 第3年:打造国际交通技术标准,引领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发展 | 第5年:建立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联盟,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 第10年:成为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
建设目标 | 技术引领: l 开发出至少5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并实现商业化。 l 创立一个国际权威的寒区交通技术标准,引领全球寒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科研团队国际化: l 吸引至少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加入实验室,形成国际化的科研团队。 l 与全球至少5个顶尖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l 建立一个国际领先的寒区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模拟和测试中心。 l 实施寒区交通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整合全球相关数据资源。 | 技术输出与国际合作: l 成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的输出中心,向全球推广技术和解决方案。 l 建立国际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联盟,共同推动全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培养与科研影响力: l 建立一个国际知名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院,吸引全球学生和学者。 l 培养院士1名,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2人。 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 l 推动成立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聚集发展。 l 参与国际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政策制定,为全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 全球技术创新中心: l 成为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的研发和孵化中心。 l 拥有一系列国际专利,成为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领域的专利池。 教育和培训基地: l 建立一个国际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教育和培训基地,培养出一批全球领先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l 成为国际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交流和学习的中心。 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 l 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及寒区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l 主导或参与国际寒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技术的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